高考真题研究
首页 > 资源共享 > 高考真题研究
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研读·考点、术语同类举例一
发布者:刘家铨
发布时间:2022-03-24

        高考历史简单说来考三个内容:必备知识、学科核心能力、答题的规范性,围绕这三点,最后百天冲刺,二轮三轮复习时同学们要做到:一是继续不断强化主干核心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需要各位同学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把复习知识学案的知识不断的进行翻阅与阅读理解,分历史阶段整理自己的史实框架与阶段特征(政、经、文)。二是逐渐适应高考试题考查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完成课时限训、各类模拟考试题等练习,最重要的是认真研读近十年的高考真题,然后分阶段分类归纳考题,理解考查高频的考点、历史概念与考查的方式与思路。三是通过不断的考试提高应试的技巧,比如答题时间的分配、选择题解题的注意事项,材料题答题常用学科阶段术语、表述语言的总结等。这三点可谓是是高考制胜的简要法宝。


2010-2021真题分类研习部分指导

        “熟知格式,轻车熟路。凡有考试就有格式,将这些格式了熟于心,必有奇效。考试的格式是指试题的模式和组织结构,包括题目的设计、表述和指导语、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组织与要求等。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秀的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当你真正把格式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

——原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 刘芃
2021年版《卷里卷外——刘芃论考试》330页
 

          我们不要以为考过的高考试题都是应该被埋没的、已经被枪毙的、无用的僵化的横躺的“死尸”,恰恰相反,它们都是一张张可以说话的嘴,都是跳动着生命的活体,只要我们会问,他们就会什么都告诉你?你想知道的这些东西,它都可以给你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求,意义就大了去了,所以你不用问,不用见到据说是命题的老师,你就去问明年的方向是什么呀,明年考什么呀。所有的答案都在历年的考卷中表示得很清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吴伟教授
全国历史年会上《关于高中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讲座


       做真题最少应该做三遍,第一遍认真仔细用铅笔做完,做完一定要批改订正,知道自己缺什么,差在哪里。第二遍,找到真题涉及的考点,高频考查的历史概念名词,回到规范和教材中再次学习,尤其是看这个知识点还能怎么考,还有什么内容可以考,但又没有考到,尽可能的挖掘更多的内容。第三遍,针对自己做错的题,反复练习,纠正思维误区、攻克重点难点。
 

真题研读·考点、术语同类举例一

案例1.1(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 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案例1.2(2014全国Ⅱ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案例2.1(2021全国甲卷高考·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案例2.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案例3.1(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案例3.2(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案例3.3(2020新课标全国I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修撰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案例3.4(2021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梯、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案例4.1(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案例4.2(2018海南高考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B.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案例5.1(2020全国III卷高考·31)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案例5.2(2021全国甲卷高考·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度的确

案例6.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案例6.2(202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材料三  表2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1950-1957)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作者:刘家铨